• 音频功放系列音频功放系列'
  • 为客户提供订制化需求服务为客户提供订制化需求服务'
  • 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'
  • 网站首页

  • 产品中心

  • 应用方案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技术资讯
    音频中ADC/DAC/和采样率关系
    来源:admin  日期:09-30  栏目:技术资讯

    要理解音频领域的 ADC、DAC 和 采样率,需先明确一个核心前提:现实世界中的声音(如人声、乐器声)是模拟信号(连续变化的电信号),而手机、电脑、播放器等数字设备只能处理数字信号(离散的 0 和 1 代码)。ADC 和 DAC 是连接 “模拟声音” 与 “数字设备” 的关键桥梁,采样率则是决定 “数字信号还原模拟声音精度” 的核心指标。下面从定义、原理、应用场景三方面详细拆解:

    一、ADC: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 “翻译官”

    1. 核心定义:什么是 ADC?

    ADC(Analog-to-Digital Converter,模数转换器) 的本质是 “信号转换器”—— 负责将连续变化的模拟音频信号(如麦克风接收的声音振动、唱片唱针的电流信号),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(0 和 1 组成的二进制代码),以便数字设备(如电脑、录音笔、手机)存储、编辑或传输。

    简单来说:如果把 “模拟声音” 比作 “手写的中文信件”,ADC 就是 “把中文翻译成二进制代码的翻译官”,让数字设备能 “读懂” 声音。

    2. 工作原理:3 步完成 “模拟→数字” 转换

    ADC 的转换过程需通过 “采样→量化→编码” 三个核心步骤,最终生成数字信号:

    • 第一步:采样(对应 “采样率”)模拟信号是 “连续的波形”(比如声波的振动曲线),ADC 会按固定时间间隔 “截取” 波形的瞬间值(即 “采样点”),单位时间内的采样次数就是 “采样率”(如 44.1kHz = 每秒采样 44100 次)。采样越密集(采样率越高),截取的波形越接近原始模拟信号。
    • 第二步:量化对每个 “采样点” 的电压值进行 “分级赋值”—— 比如用 16 位(2¹⁶=65536 个等级)或 24 位(2²⁴≈1677 万个等级)的 “量化位数”,将连续的电压值对应到离散的数字等级中。量化位数越高,还原的声音动态范围(从最小声到最大声的跨度)越广,细节越丰富。
    • 第三步:编码将 “量化后的数字等级” 转换为二进制代码(如 010110、110010),生成数字设备可识别的 “数字音频文件”(如 WAV、FLAC 格式)。

    ADC 的核心作用是 “把现实中的声音变成数字信号”,因此所有需要 “录音、收音” 的场景,都必须依赖 ADC:

    二、DAC: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 

    1. 核心定义:什么是 DAC?

    DAC(Digital-to-Analog Converter,数模转换器) 是 ADC 的 “反向设备”—— 负责将数字设备存储的数字信号(如手机里的 MP3 文件、电脑播放的 FLAC 文件),转换为连续的模拟音频信号,再通过耳机、音箱等 “发声设备” 还原成可被人耳听到的 “声音”。

    简单来说:如果把 “数字信号” 比作 “二进制代码写成的外文信”,DAC 就是 “把外文翻译成中文声音的还原师”,让人耳能 “听到” 数字设备里的内容。

    2. 工作原理:反向还原 “数字→模拟”

    DAC 的工作流程是 ADC 的逆过程,通过 “解码→重建→滤波” 还原模拟信号:

    • 第一步:解码读取数字音频文件中的二进制代码(如 010110),将其转换为对应的 “数字等级”(如 16 位量化的 “等级 32768”)。
    • 第二步:重建根据 “数字等级” 生成对应的 “离散电压值”,再通过 “数模重建电路” 将这些离散的电压值,拼接成 “近似连续的模拟信号波形”。
    • 第三步:滤波由于重建后的波形存在 “锯齿状失真”(称为 “混叠失真”),需通过 “低通滤波器” 平滑波形,最终输出纯净的模拟信号,传递给耳机或音箱的功放单元,驱动振膜振动发声。

    DAC 的核心作用是 “把数字信号变回可听的声音”,因此所有需要 “放音乐、出声音” 的场景,都必须依赖 DAC:

    、采样率:决定数字音频 “还原精度” 的核心指标

    1. 核心定义:什么是采样率?

    采样率(Sample Rate) 是 ADC 在 “采样阶段” 的关键参数,指单位时间内(通常为 1 秒)对模拟音频信号的采样次数,单位为 “赫兹(Hz)” 或 “千赫兹(kHz,1kHz=1000Hz)”。

    它的本质是 “用多少个‘离散的采样点’,去还原‘连续的模拟波形’”—— 采样率越高,采样点越密集,还原的波形越接近原始声音,尤其是高频细节(如小提琴的泛音、人声的气音)越丰富。

    2. 关键原理:采样率与 “奈奎斯特定理”

    为什么常见的采样率是 44.1kHz、48kHz?这源于 “奈奎斯特采样定理”:要完整还原一个模拟信号,采样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 2 倍。

   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“20Hz~20kHz”,因此理论上 “40kHz” 的采样率就能覆盖人耳听觉范围。但实际应用中,为了避免 “混叠失真”(高频信号被错误还原成低频信号),会预留一定的 “保护带宽”,因此:

    • 民用音频(如 CD、MP3)采用44.1kHz:2 倍于 20kHz(40kHz)+ 保护带宽,刚好覆盖人耳可听范围,是 CD 标准的采样率,也是目前最通用的 “基础采样率”。
    • 专业录音 / 影视采用48kHz:比 44.1kHz 略高,预留更多保护带宽,适合影视后期(如电影音效、游戏音频),避免高频失真,也是多数专业录音设备的默认采样率。
    • 高解析音频采用96kHz/192kHz:采样率远高于人耳可听范围,虽然人耳无法直接分辨 “192kHz 与 44.1kHz” 的差异,但更高的采样率能减少 “量化失真”,让声音的 “动态过渡更自然”(如乐器从弱音到强音的衔接),适合发烧级音乐聆听(如古典乐、无损录音)。

    采样率的选择取决于 “使用场景的音质要求”,并非越高越好(高采样率会占用更多存储和带宽):

    四、总结:ADC、DAC、采样率的关系与核心逻辑

    组件 / 参数 核心作用 关键关联 用户选择建议
    ADC 模拟→数字(采集声音) 采样率、量化位数决定 “数字信号的精度” 录音选高参数(48kHz/24 位),日常用默认即可
    DAC 数字→模拟(还原声音) 需匹配数字信号的采样率,否则会降质 听无损音乐选独立 DAC,日常用设备内置 DAC 足够
    采样率 决定 “数字还原模拟的精度” 越高细节越丰富,但需设备和文件同时支持 日常 44.1kHz 足够,专业 / 发烧选 48kHz 以上
    网站首页 产品分类 电话咨询 联系我们